![]() |
![]() |
|
狐尾椰子
名棕榈科、狐尾椰子属。原产于澳大利亚昆士兰东北部的约克角,中国有引种栽培。常绿乔木,植株高大通直,茎干单生,茎部光滑,有叶痕,略似酒瓶状,高可达12-15米,叶色亮绿,簇生茎顶,羽状全裂,长2-3米,小叶披针形,轮生于叶轴上,形似狐尾而得名,穗状花序,分枝较多,雌雄同株,果卵形,长6-8厘米,熟时橘红色至橙红色,易与圣诞椰子属植物杂交,目前已育成许多有应用价值的杂交品种。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,植株高大通直,茎干单生,茎部光滑,有叶痕,略似酒瓶状,高可达12-15米,叶色亮绿,簇生茎顶,羽状全裂,长2-3米,小叶披针形 狐尾椰子 狐尾椰子(2张) ,轮生于叶轴上,形似狐尾而得名,穗状花序,分枝较多,雌雄同株,果卵形,长6-8厘米,熟时橘红色至橙红色,易与圣诞椰子属植物杂交,已育成许多有应用价值的杂交品种。[1] 折叠编辑本段生长环境 性喜温暖湿润、光照充足的生长环境,耐寒、耐旱、抗风。生长适温为20-28℃,冬季不低于-5℃即可安全越冬。对土壤要求不严,但以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。 折叠编辑本段分布情况 原产于澳大利亚昆士兰东北部的约克角,中国有引种栽培。 折叠编辑本段栽培技术 以种子播种繁殖,春夏两季为适期,种子易发芽,在室温28-30℃的湿润条件下, 狐尾椰子 狐尾椰子 只需1-2个月即能发芽出苗,小苗生长缓慢,但随着植株的生长,生长速度有逐渐加快的趋势,春到秋季生长季节需保持土壤湿润,每月定期追肥一次,确保生长良好。 对土壤要求不严,但以疏松,肥沃,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质壤土最好。小苗生长较慢,但种植3--5年后,生长转快,每年生出数片新叶,老叶自然脱落,春至秋季生长期均需保持土壤湿润,每月定期追肥一次,有机肥,无机肥均可。 叶斑病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。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褐色斑点,逐渐扩展为条斑,叶尖及叶缘处最易受害。大多数叶片一半以上干枯卷缩,似火烧状,病斑中央呈暗色或灰白色。经镜检,其病原为PestalotiaSpp.。 防治方法:发病前喷洒1%波尔多液保护;发病期间用代森锰锌或甲基托布津500~600倍液轮流喷洒,每10~15天喷1次,连续数次;同时剪除病叶,集中烧毁 黑点病 感病韧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病斑,病斑连新变黑偈色,上长突起的黑褐色小粒点,粒点的宽高约为0 6一l .2mm×0. 5-3 mm,成熟的粒点中间开裂,突出一些黄白色粉状物,植物一旦染病,叶片病斑累累,密布全叶.发黄干枯。经检验.病斑上的小黑点为病原的杯黑粉菌的子座.于座可生于叶片的两面,以叶面居多.角质黑色。病菌的子座或孢子在病叶上越冬。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产生孢子.可通过风雨传播。 防治方法:选择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方种植.秋冬剪除老病叶",减少侵染源:发病前可喷洒1%的波尔多液保护发病期间喷洒70%十三吗啉1000-1500倍液或25%敌力脱乳油2000一3 000倍液或25%粉锈宁2 000倍渣.10~15天喷一次,连续数次。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价值 狐尾椰子虽然20世纪70年代才被人们发现,但因其植株高大挺拔,形态优美,树冠如伞,浓阴遍地,耐寒耐旱,适应性广,而迅速成为热带、亚热带地区最受欢迎的园林植物之一,适列植于池旁、路边、楼前后,也可数株群植于庭院之中或草坪角隅,观赏效果极佳。 【更新时间:2020-7-13】 发布日期:2020-7-13 已经浏览 239次
上一篇:布迪椰子
下一篇:狐尾椰子 大王椰子的“亲戚”
|
|